下载APP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精心打造“党建思政融合共同体”品牌
吉林省教育厅 2020年10月12日

  作为吉林省创办最早的一所民办高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办学32年以来,始终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特别是近年来,校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视抓好党建和思政工作,通过顶层设计,精心打造“党建思政融合共同体”品牌,将党建思政工作深度融合、融为一体,形成了同向同行、齐抓共管、推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已成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学校党委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着党建和思政工作不够紧密,学生上思政课热情不高、思政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校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和党建充分融合,调动干部和教师等各方面力量,把立德树人纳入教育教学中,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对此,校党委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党建思政融合共同体”思路。“一体”即党建思政融合共同体,“两翼”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作为基础,以“两翼”驱动,双擎引领。按照这一思路,校党委加大思政课改革力度,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培养、选聘、深造和能力提升力度。通过教学比赛、典型示范和榜样塑造,以局部带全域;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方法,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校党委书记坚持每年为新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寄予成长希望,提出成才要求。调动思政课教师担任理论助导员,参与院系党建思政活动,帮助院系发掘课程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作用,让党务工作者兼职做思政课教师,参与思政课堂教学管理,调动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提升和改善各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这一新举措得到董事会和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2018年以来,学校行政工作要点把党建和思政工作确定为第一项重点工作,董事会专门设立20万元的“董事长党建思政专项基金”,用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党政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了多维并进、联合互动的“大思政”格局,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校党委从不同年级中遴选出100余名“大学生思政课教师”,通过“进课堂、回院系、走社区、助家乡、竞赛场”,使大学生思政课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目前,学校拥有思政学习标兵30余人,“大学生思政教师”103人,他们在校内外进行理论宣讲30余次,获得广泛好评。校党委还选聘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他们将生动实践故事带入课堂,深受学生好评。
  特别在“学习筑梦”行动中,校党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的经典“金句”,开展“我思我想我画”活动,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创新,有2门课获批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有1门获省级A类金课、1门C类金课。2019年,思政教研部4名教师参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比赛获奖。为进一步活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校党委注重发挥艺术类专业优势,采取舞台艺术形式,宣传先进人物事迹,让思政课内容“活起来”、形式“新起来”、效果“实起来”。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同志事迹在媒体发表后,校党委与东北师大及时沟通,联合创作原创话剧《郑德荣》,从不同角度诠释郑德荣同志的光辉一生。校党委把思政课程搬上舞台,打破原有的思政课局限于课堂和教室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捕捉和挖掘到更加鲜活的思政教育元素,提升了教学效果。2018年底,原创话剧《郑德荣》被教育部列入“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2019年6月,又获批全国民办学校第一批党建特色建设项目。有一个基层党总支获评省级“标杆院系”,思政部党支部获国家和省级“样板支部”称号。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校党委还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牢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校32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抗疫第一线,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有3名学生荣获吉林省“百优大学生”“长春好人•最美抗疫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