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这场旅行,票给你准备好啦
武汉大学 2021年05月27日

与先哲对话

与思想交锋

开启一场精神之旅

阅读经典也能超级有趣!

快拿好门票

和我们一起

探索“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这门宝藏通识课吧!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0059406.jpg

 

她们,很经典!

也许每个人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迷茫时刻,如何破解迷茫,寻觅理想,坚定信念?这是属于每个人的必答题,那么在武大求学的青年们,他们是怎么应对这些问题的呢?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团队对此提出三大问题——何为人?成为何人?何以成人? 当青春与经典对话,在纸笔的交锋中激荡出人生的回答,畅谈新知,共话千秋,风华正茂时。

试问:有哪所学校,能像我武这样贴心,课本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 “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当录取通知书寄到新生手上时,博雅弘毅的故事已经开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的教材是作为新生大礼包之一,与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课程团队挑选了中西12部经典,为即将走进大学求学的珞珈少年们,送上穿越历史的成长智慧。这12部经典,《论语》《庄子》与《坛经》,诠释人的仁性、天性与悟性;《史记》《文心雕龙》与《红楼梦》,体悟人的使命、博雅与爱恨;《历史》《斐多》与《审美教育书简》,礼赞人的使命、生命与审美;《论法的精神》《国富论》与《正义论》,呼唤人的自由、理性与正义。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1197283.jpg

 

这些经典,穿越历史的长河,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从斯芬克斯之谜,到易乾三爻之分,追寻着“人”的奥义,用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照亮你我前行的路。6部中国经典,既融通儒、道、释,又覆盖文、史、哲,6部西方经典,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从哲学、历史、美学,到经济、法学、政治。跟着经典,在不同的时空穿梭,与大师对话,培养对自由、理性、审美的独立思考,青春正精彩。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认为:“12部中外经典的选取,围绕着一个关键词:‘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困惑与迷茫,中西方的先哲们都曾遇到过,而阅读经典要学会的,便是回到文本的现场,去认知经典的内容;回到历史的现场,把经典放到当时的语境下去理解;回到自身的生活现场,运用经典解决当下的问题。”

 

原来课堂还能这么“玩”!

李建中教授认为:“经典阅读,应该是一种鲜活的方式、一种对话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本本主义或者单一主义。”基于此,让我们来看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背后的秘密吧~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1487638.jpg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抛开传统课堂“老师一站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做法,转而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新颖教学形式,组建了由不同专业、不同学院选拔而出的授课团队:30余名大班授课老师、100余名小班指导老师以及1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助教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2114536.jpg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2257965.jpg

 

那么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上的每一堂课,都经过了哪些准备过程呢?大班授课开始之前,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对每一部经典进行深度解读,在授课团队内部“说课、讲课、录课、评课”,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形成基础的PPT和讲义。每个大班授课老师根据自身情况,选取不同的经典进行授课讲解。在大班授课的过程中,授课老师们将经典的深意与韵味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之上,学生们通过品读苏格拉底之死与黛玉之死,反思中西死亡观的不同;通过遨游于希罗多德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感受中西历史的书写之妙。“经典”用一字一句搭建出历史与现代的桥梁,用一章一节联通了生存与死亡的思考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2571099.jpg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3092342.jpg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3219020.jpg

 

小班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则成为了课堂的主讲人、表现者。他们或通过唇舌烽火、宏辞论道的辨论,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探讨佛教之意义、思辨自由之定义,或用精妙入神、活灵活现的情景剧表演,切身体会晴雯撕扇之风流、黛玉葬花之沉重。在这个过程中,激情热烈的辨论风暴让“经典”生出无限可能,精彩绝伦的感悟体验让“经典”融入青春的生命。同时,多种的表现形式,也让他们反思自己,就像打辩论,并不只是为了练就口才或者诡辩的能力,而是让辩者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当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时,自己会出现多大的分歧。只坚持一种观点并走向极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真正的解法是兼顾问题的复杂面向,寻找在当下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的平衡点。这些小班研讨的收获,你get了吗?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3419095.jpg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3576421.jpg

 

“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这都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在协作过程中,这种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李建中教授强调。

 

不一样的阅读

有人会问,那些经典里面涉及的知识,我完全没学过,怎么办呢?通识课堂上阅读经典,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相关学科完备的知识体系,更是以跨学科视野去认识人生的智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多元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与品质,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根据自身学科情况,授课老师们选择教学的中西经典组成形式也有所不同,中西对比型、人生成长型、文化建构型……是不是从来没想过,原来读书也有这么多种方法! 不同的思路体系,为经典阅读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解读。

比如“人生成长型”的经典阅读模式,少年时代读《红楼梦》,青年时代读《文心雕龙》,到了中年之后,读《庄子》,最后到了老年,便读《论语》。少年时代的爱恨,到暮年时的通达,一生的哲学智慧,莫过于此。通过多样的阅读方式,课程团队希望能在学生与中西方先哲之间,搭建起一条沟通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细咀人文的风韵、体会经典的精髓,找到成长的答案。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4269627.jpg

 

不一样的阅读,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哟!在结课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人”为核心,思考独立、思想深刻的优秀作品。其中,以文言文形式书写“侠客”与“博雅”的《燕小乙梦中问生死,入云龙盘道解中西》,将中西方对于生死的不同看法进行对比,侠肝义胆,一笔江湖;以红楼体书写“使命”与“博雅”的《红楼又梦——示箴言众人谆谆诲 游幻境宝玉幡然悟》,通过《红楼梦》中人的视角,将汉语经典的仁性、天性与悟性融合,畅谈自由,发人深省。不知道新的一年,又有哪些佳作涌现呢?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李建中教授看来,大学是人生的春天,大一是春天的早晨,在这大好时光

,在这美丽珞珈,我们干什么?我们读经典。我们与经典对话,我们与先哲对话,我们与历史对话。在与中西先哲的互动中,去了解经典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意义,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一个不辜负大好春天、不辜负大好人生的人。

 

/images/article/202105/202105251504599746.jpg

 

东湖之滨,珞珈山麓,山高水长,流风甚美。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经典阅读的结束,阅读经典不止在课堂之内。珞珈山下好读书,春秋四载,光阴荏苒,不如去经典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青春答案!

 

在最好的年纪

去追寻群星闪耀

在文字间呼吸

去感受历经时光的智慧

来珞珈山下吧

青春不再迷茫!

 

感谢受访者李建中教授的指导

图片:曹魏澜 顾向明 唐浩

黄佩群 姜修翔 武大通识教育

采访:方洪

文案:张德川 方洪

排版:朱锦怡

责编:方洪 李雪雁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