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精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央视网等制作了《红色文物青年说》百集视频微党课。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刘尚其被推荐参与录制。他讲述的是“彰显中国生动实践与巨大成就的七部政论片”。现视频已制作完成并上线央视网。
《红色文物青年说》以“红色文物,青春讲述”为主题,邀请了全国百所高校大学生,接力讲述100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物故事。活动通过青年人的视角对红色文物进行故事化讲述,并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文物及其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创造性发展,使文物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活力源泉。
红色文物,承载着一段历史。它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岁月的涤荡,被当代青年再一次打捞。青年们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那些尘封的记忆,娓娓道来。刘尚其同学讲述了2017年下半年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推出的《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强军》《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7部政论专题片。这组政论专题片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新时代展厅中的展品,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纪录片的形式书写和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鲜活而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辅导教材与“参考书”。
刘尚其同学表示:青年说的独特性在于,所说的东西并不是被长辈告知,而是青年自发体会,是自觉的。这种时代自觉性,恰如五四时期青年们的意识觉醒,必将在新时代的中国发出龙吟。这一百件文物背后,是一百位青年讲述人。但是这些文物背后发自内心的所闻所感,却属于当下的每一位青年。我们深知,每一位青年的肩上,是时代责任的重担。然而,我们并不惧怕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愿用这份“执拗”的青春斗志,去面对未知的困难,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此次活动作为一个回望过去、收拾行囊的契机,为之后更好地前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将最优秀、最有效的经验智慧留存,化为我们的动力源泉,协助我们攻坚克难。青年,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是国家新世纪栋梁的储备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这些陈旧的文物当被青年讲述,无形中增添了许多时代意义。文物们穿过岁月,在当下继续发光发热。红色文物或许本身并不起眼,但是它们背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值得每个青年学习、传承。
一件文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红色文物青年说》以文物为传播载体、以青年为讲述主体,通过融媒体的方式,让革命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展现百年党史,献礼百年华诞。青年作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应传承红色基因,承接时代重任,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让我们共同从文物中追寻红色记忆,缅怀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