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爱党爱校,大工人红色基因永流传
大连理工大学 2021年07月10日

作为大工人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大工是一所有着浓厚红色基因的学校。”
可是
大工人的红色基因究竟是什么?
它来自哪里,又如何传承?
大工又为什么这样红?
也许
我们需要到历史中寻找答案……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3461233.jpg

 

由党创办 艰苦奋斗谋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这是大连理工大学自我介绍的开篇
大工,由党创办
自诞生之日起
血液中便流淌着红色的基因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5037987.jpg

 
1949年,大连大学建校
第一任校长李一氓
提出大学的任务和办学精神:
“一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是建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从大连大学工学院
到大连工学院
再到大连理工大学
这三点 大工始终秉承 坚持践行


1950年7月
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
大连工学院
大工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积极改进教学,进军科学
亲手规划校区、建设主楼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5294077.jpg大工师生亲手建设主楼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深入抗美援朝作战一线
把准航向,明确重点
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
在历次党代会中不断深化细化
大工的红色立场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6109569.jpg

 

20世纪50年代
为服从国家发展大局
大工积极进行院系调整
王大珩、毕德显、杨槱、吴式枢……
一批批名师和学子从大工出发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扎下了根
这是党和国家的召唤
更是首代大工人的光荣使命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6224032.jpg

 “中国光学之父”、大工物理系创办者
王大珩


国家艰辛初建
学校艰难初立
学子艰苦求学
大工人始终明白
这份学习机会何其难得
党的关怀和恩情何其深重
因此
“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工人是这样说的
更是这样做的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6505493.jpg

 

听党指挥 兴校强国勇担当


上世纪50年代以来
无数的大工人走出校门
迈向建设祖国的一线
在各行各业踏实奋斗
毕业前夕,他们写下了
一封封饱含热情的毕业决心书
向伟大的党表示决心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7249809.jpg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用我毕生的精力

去为我们伟大祖国创造财富

在祖国共产主义建设中贡献一切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7433542.jpg

 

“今天 当祖国把建设重任

交付给我们的时候

我将以全力来担当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8016925.jpg

 

“亲爱的党

我将永远从您身上吸取力量

顽强地工作、学习和对付困难

请您放心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8164955.jpg

 

于是
新中国的
第一艘核潜艇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
第一个现代化油港
第一个现代化渔港
第一个现代化军港
第一台激光器
第一台4.5兆伏静电加速器
第一台激波管
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
第一根无缝钢管
……
都有大工人的心血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8365482.jpg

 

世界最大跨径的
独塔混凝土斜拉桥——
广东西江金马大桥
世界上第一座
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
大连金石滩金湾桥
长征5号运载火箭
国产航母
国产C919大飞机
中国高铁“中国导线”
港珠澳大桥
可燃冰开采
超级墨水
……
都有大工人的贡献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8556972.jpg

 

2001年以来
大工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58项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0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
更是十年两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大工人始终将科研事业
与推动科技进步 服务国家发展
紧紧相连


“让青春之花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绝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心怀家国的大工人
对党的关怀与培养
最郑重的承诺和报答
是大工人红色基因中
永不磨灭的兴校强国使命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49300580.jpg

 
爱党爱校 红色基因永流传


从首批学子入学开始
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大工展开
直至今日
大工坚持“五育并举”
不忘办学初心
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
成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高校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50031750.jpg

 
因此
在国家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
你总能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大工人总是坚决拥护党的决定
不遗余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脱贫攻坚一线
有自愿走入大山创办红糖厂
为留守儿童把父母留住的大工人
有远赴云南龙陵县扎根
帮助龙陵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大工人
还有数以百计的大工学子
教育扶贫的理想
播种在青海、新疆、云南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50352443.jpg

 

在大连几轮疫情风险面前
大工师生团结一致
以坚定的信念携手战“疫”
近5万名在校师生零感染、零疑似
近3万名学生被点对点送上返乡路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50509858.png

 

全校师生积极接种疫苗
共同建立起校园安全防护屏障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51021419.png

 

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对国家负责
这,就是大工人的担当
是大工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真实写照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51168965.jpg

 
大工的红色基因
不是刻板的文字
而是一代代大工人的青春故事
不是尘封的历史
而是一幅永续书写的历史长卷
铭记历史 激励当下 展望未来
新一代 以及之后的代代大工人
仍将怀揣赤诚之心
为一流大学建设献力
为国家建设献身
不负党和人民的厚望!
 


“中国共产党事业中的大工奋进路
——红色基因展”
已于6月30日开展


欢迎DUTers前往参观

听大工细数那些峥嵘岁月

地点:校史馆东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8:30-11:30 13:30-16:30


凭玉兰卡/身份证参观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070851483206.png

 

传承红色基因 汇聚前进力量
大工人一直在路上!
 

 


图片作者:王增强、档案馆(校史馆)提供

编辑排版:肖瑶

责任编辑:周学飞、任亭钰

相关推荐文章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