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最可爱的人!大工92岁院士的日常
大连理工大学 2021年07月19日

7月15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
播出了教育部关工委推出的
“读懂中国”微视频优秀作品

讲述了我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皋院士的故事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38546209.jpg

 

林皋,1929年1月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我国大坝抗震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核电结构抗震安全的资深研究者之一,在水坝、核电厂、地下结构的抗震安全分析理论、高精度数值模拟技术、模型试验技术以及复杂介质中的波动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 戳视频开启院士日常 👇

 


出差、开会、批改论文、
到办公室工作
92岁高龄的林皋院士的日常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2060287.gif

 

为节约吃饭时间
林皋坚持自己带饭上班20余年
中午就简单加热一下
作为我国大坝抗震学科开拓者之一
林皋为我国多项重点水利工程
及核电站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2598359.gif


1951年他服从国家分配
来到了大连工学院
开始了科研教育事业
投入工作第二年
他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那个时候我们还志愿

参加抗美援朝

我们都写了志愿书
要保家卫国 为国家出力
这件事以后 我就提出了入党要求”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3318324.gif


在一个多甲子的执教生涯中
林皋培养了120余名硕士、博士生
直到最近两年
他才离开钟爱的三尺讲台
但仍然亲自带博士
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
一字一句修改论文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3499812.gif


林皋认为
培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
要“授人以渔”
他说
“我培养的学生
不光要会做
还要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4037629.gif


2008年
汶川大地震的消息让林皋寝食难安
他虽已79岁高龄
仍然坚持要亲自到现场查看
危难之际
林皋想到的是
“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4220686.gif

 

“就是希望尽可能能多做一些工作
多到一些现场
能够多解决一些问题
我那个时候八十多岁
当时还没有感到有很大的负担
当时感到还是可以的”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4371942.gif


他曾先后6次赴震区参加大坝会诊
查看受损程度
对大坝的抗震能力、检测标准、
加固措施等提出权威意见
确保了大坝的安全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4541387.gif


矢志不渝 壮心不已
纵观林皋院士的科研轨迹
也是我国从筑坝大国到筑坝强国
逐步迈进的历史蜕变
他用七十年的不懈奋斗和如磐初心
筑起了一座科技创新的堤坝
树立了一座立德树人的丰碑

 

/images/article/202107/202107161745131287.gif

 

为林皋院士点赞!

 

 

视频来源:大连理工大学电视台

编辑排版:肖瑶

责任编辑:周学飞、任亭钰

相关推荐文章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