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刚入学,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2021级学生陈伟又在校参加了两场“入学”考试,顺利通过了以综合能力测试为内容的笔试与双盲抽签的面试后,幸运地被浙江财经大学文华学院录取,成为了数智财政创新班的一名学生。入学后,他将接受跟普通班级完全不一样的培养方案,在财政学专业的知识学习中,还整合了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交叉学科的融合性课程。今年,像陈伟这样的学生全校一共有172名,他们通过自愿报名全校范围内选拨进入文华学院六个创新班学习,毕业后将额外获得文华学院荣誉证书。这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举措。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金昌表示,文华学院的成立是学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大革新,是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
文华学院是浙江财经大学新设立的“新财经创新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以跨学院、跨学科、交叉复合为特色,设有数智财政、智能审计、数智管理、语言数据、数字财经新闻五个新财经创新班和一个经济学拔尖人才创新班。新财经创新班由文华学院、举办学院和联合举办学院共同培养,实施复合化、小班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
“作为培养交叉复合人才的文华学院,具有融入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课程赋能新财经教育的特点,对优秀本科学生实施特别培养模式,具有融合创新、质量为本、服务学生、拓展视野、教师主导等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将夯实培养方案、做实融合型课程、走实产教融合之路,打造自成体系、有机复合、成效明显的‘新财经’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董进才介绍。
陈伟所学的数智财政专业除了要求基本的财政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经济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知识,需要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互联网思维、数智化思维、同时具备从事数字经济、数字财政等专业领域的研究性和继续深造的潜力。“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起到1+1大于2的作用”陈伟说。在他看来,将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等知识融入到财政学专业中,融会贯通,更有能力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无形中拓宽了升学空间和就业面,提高了竞争力。
文华学院的融合型课程建设项目以教师团队为单位开展,每门融合课程不是只有一位任课老师,而是一个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根据创新班的培养方案和融合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大纲和教案的撰写修订以及新财经教材的编撰出版。创新班实施“三对一”综合导师组配备模式,除了校内有举办学院的专业导师、联合举办学院的交叉融合专业方向的导师外,还配备行业实务精英担任社会导师,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升学就业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
文华学院将引入名师名家讲堂、走访改革开放的窗口与实践基地、设立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做实做强实践教学。通过搭建外出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以交换学习、短期访学交流、暑期学习、夏令营等形式,赴国内外高校或学术研究机构开展学习交流。
文华学院践行新文科建设的改革重任,在省里尚属首例。文华学院以全省“新文科”改革的试验田、浙江财经大学校专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跨学院交叉复合的创新地为目标,夯实培养方案、做实融合型课程、走实产教融合之路,打造自成体系、有机复合、成效明显的“新财经”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通讯员: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