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15日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开始并网发电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
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这个被称为“国之光荣”的工程
前不久刚刚度过它的“30周岁生日”
在秦山核电站建设中
多位大工人为“国之光荣”奉献了“大工力量”
其中
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
我校1949级应用化学系校友彭士禄
秦山核电站第一任厂长
我校首届夜大学化工系校友于洪福
分别在不同领域
为秦山核电站初期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七二八工程”✦
说起“开三停四”,今天的人可能不懂,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尽人皆知。当时,上海很多企业开工三天,就要停工四天,一些新办的工厂甚至不敢开工。原因只有一个:缺电!上海是全国命脉产业的基地,可是电力的短缺严重限制了上海的发展。长此下去,全国的经济势必受到灾难性影响!
如何解决上海缺电问题?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陷入深深的思考。他非常清楚,如果依靠华北供给煤炭发电,沉重的运输将使铁路不堪重负;如果依靠西南的水力发电,那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要想彻底解决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电力问题,必须发展一种新型能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英、法等国已相继建有核电站。曾一度为军事服务的核能,逐步转变为民用的核电。与传统火电、水电相比,核电更加安全、经济、高效,可实现大规模、持续稳定供电。对中国来说,建立核电站势在必行!
1970年2月8日,上海市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发展核电的指示:
“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搞核电。”
这一天,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起步之日,中国首座核电站工程也因此被命名为“七二八工程”!
1974年3月31日,“七二八工程”总设计师欧阳予,技术顾问彭士禄等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向周恩来总理以及中央领导汇报核电站反应堆设计方案。
那一天的中央专委会上,批准通过了“七二八工程”的设计方案,还决定划拨6.3亿元专用资金,用于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工作。
选什么反应堆?✦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
关于“七二八工程”的争议
就从未停止
其中首要问题
就是核电站反应堆堆型
究竟该选择压水堆还是熔盐堆
当时,上海对熔盐堆的研究已进行了两年,要想推倒重来,必须有足够的说服力。这时,总设计师欧阳予想到另一位核工业领域专家。
他就是我校校友、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彭士禄。在听取了欧阳予等人的介绍后,彭士禄也同意选择压水堆作为“七二八工程”的反应堆堆型。
彭士禄主持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并可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他对秦山一期核电站由熔盐堆改为压水堆的堆型选择方案确定,起了关键作用。
1982年8月19日,“七二八工程”正式上马,同年正式命名为秦山核电厂,并于1984年顺利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分析和审查。自此,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就成为了中国核电的发祥地,新中国首座核电站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1986年,彭士禄又成为了秦山二期核电站的首任董事长,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火热的中国核电国产化建设中。如果说秦山核电站的成功建成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那么秦山二期则是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中国核电国产化绕不开秦山核电二期的贡献,它既是中国核电国产化的练兵场,又是走向世界的实验田,包括“华龙一号”177组核燃料元件的改进和许多宝贵的数据都是在秦山二期核电站实验成功的。
彭士禄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技术是国之光荣,事关国计民生。
会战秦山✦
1982年春天
时任核工业四〇四厂副厂长
我校首届夜大学化工系校友于洪福
奉命来到核工业部部长办公室
叩开了人生新阶段的大门
1982年,已年过46岁,在艰苦的大西北生活工作了18年的的于洪福受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728工程筹建处主任。前往海盐县创建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一纸调令让于洪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中,虽然都是核工业相关专业,但是搞核武器和核电站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项任务让于洪福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他找到领导说自己并不了解核电站,领导对于洪福说,“你不了解这个专业,不会你就去学”。
1982年5月,于洪福硬着头皮来到728工程筹备处走马上任。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钻研核电业务,那段时间,同事们经常看到于洪福出入图书馆,捧着一摞摞核电的书籍。
于洪福回忆自己“工作不满足、学习不停步”的精神,正是源自于在大工的学习经历。1954年,于洪福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连化工厂工作,当时国家亟需技术人才,由于他工作积极肯干,便成为厂子里选出的30名优秀员工之一,被送到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夜大学化工系学习,成为我校夜大学首届学生。
这30人中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于洪福等6人。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甚至有时大工的老师亲自来到大化厂给他单独补习课程,这让于洪福很感动。于洪福说:”母校培养了我们,在工作上取得点成绩、对社会有所贡献,那是义不容辞的。”
1982年冬季728筹备处从上海搬到海盐,为工程开工建设做前期准备。
核电站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最重要的,而且核电站建设工程浩大、投资多、耗时长,使领导指挥者面临严峻考验。作为开拓者,于洪福当时没有核电站建设的成功经验可借鉴。
于洪福带领着第一批建设者进驻现场,工作太过于投入,经常误了饭点,连个餐馆都找不到,只能忍忍等着吃下一顿,大家就索性饿着肚子继续工作。为了不耽误进度,到了深夜还在开会。冬季的海盐,潮湿阴冷,又没有暖气,很多同事的手上都长了冻疮。
1983年6月1日,随着秦山核电站第一声轰鸣的开山炮响起,奏响了秦山核电站建设的序曲,现场开工需要做到“四通一平”,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讯,开山铺路、征地移民、平整工程现场场地等等。
于洪福的工作千头万绪,一件接一件、甚至几项工作需同时进行。“晚上躺在床上,脑子还得过一下白天的工作,哪些没有完成,还得思考第二天的安排;太累,身体都快撑不住了。”
随着开山的轰响和施工车辆的轰鸣,人们对秦山核电站的未来充满了憧憬。秦山核电站占地2400多亩,其中92%是山地和滩涂,他们就昼夜不停的炸山填海,奠定了核电厂的基石。对于建设者们来说,他们将热情和专业投身于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中,希望能够早日建成,给华东地区带来新的能源。
1982年11月,秦山核电厂正式成立,于洪福任秦山核电厂厂长。1985年3月20日,反应堆主厂房底板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向世界宣告: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正式开工。
1987年6月,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筹建工作开始,于洪福又以绝对服从的报国精神,披挂上阵,再度征战。正是由于秦山核电一期工程的成功建成,才有了秦山核电之后的逐步发展: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和投产。
1991年12月14日深夜,秦山核电站的主控制室里挤满了人,然而现场却异乎寻常地安静。墙上的石英钟滴答跳动,历史性的一刻即将到来!
为纪念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在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核电科技馆,一块老式石英钟被收藏了起来,指针定格在0时15分。从这刻起,华东电网有了一股可靠的电力供应源泉,大大缓解了阻碍上海经济发展的电力紧缺问题。
2021年12月15日零时15分,
秦山核电站迎来安全发电30年的重要历史时刻
——初始设计寿命30年的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
前期获得延续运行许可后正式开始延长服役
服役期可再增20年
2021年1月30日上午
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顺利实现商业运行
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跨越
具有重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
共有上千位大工校友
像彭士禄、于洪福们一样
毕业后选择为祖国的核研究贡献大工力量
他们之中
有中核集团首席专家
段旭如校友
有“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现场总指挥
陈国才校友
有中国核电职工代表董事
赵建华校友等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
从“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建成
到如今“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
30年时光流转
映照出我国核电技术
从相对落后到世界先进的奋斗征程
也彰显了新时代核工业大工人创新拼搏的精神风貌!
内容来源:红色之声、中核集团、国家记忆、大工新闻网、校友工作处、中国电力报、嘉兴日报、时代楷模
编辑排版:肖瑶
责任编辑:周学飞、任亭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