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还需坚持不懈,我将不忘初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自四川天一学院文体旅游学院应用英语专业2019级的学生廖学琴充满自信,正在国家奖学金答辩会上讲述着她在大学的收获与成长。最终,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团学工作,廖学琴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面对荣誉,廖学琴很淡然,翻看她朴素简洁的答辩PPT就能知道答案。一个个承载着岁月的数字、一张张记录着青春的图片、一行行雕刻着时光的文字......这三年,娓娓道来。
不忘初心 让“教师梦” 在天一启航
“我想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15岁时,廖学琴在精美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2019年,廖学琴笃定目光,走进四川天一学院,开始在追梦的路上奋力奔跑。
廖学琴深知,扎实的文化知识是立足之本,因此,她时刻不忘学习,勤奋刻苦,一步一个脚印,抓住每分每秒来学习专业知识。当同学还在温暖的被窝时,她早早地赶到教室预习;当凌晨三点同学熟睡时,她仍挑灯埋头复习;当同学享受着休闲的周末时光时,她“赖”在图书馆寸步不离......正是这样的自律和坚持,她连续两年学年综合测评名列班级第一,专业第三。
针对专业学习,廖学琴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并常常借助新媒体手段提升学习。要学好《综合英语》这门重要的专业课,既看重词汇量,又需要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廖学琴称因为课程难点和重点多,自己在语法和听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时常出现学完“不知所云”的现象。“旧知识还没‘消化’,新知识又接踵而至。”面对问题,廖学琴着急万分,但她又立刻冷静下来,一方面请教老师,另一方面自己想办法。
“抓紧时间,借用互联网来解决问题。”经过多次尝试,廖学琴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在语法方面,她利用百词斩应用软件进行每天的单词打卡学习,并借助软件功能进行合理的复习和练习予以巩固。在听力方面,她建立英文歌单,走路、坐车、吃饭......不放过任何空闲时间反复听,在潜移默化中习惯语境。最终,廖学琴克服短板,在年度英语专业综合考核中获“优秀奖”。
在廖学琴的答辩PPT中,有一页被密密麻麻的荣誉图片填满,这是对她三年学习的肯定和激励。而在诸多荣誉里,最让她满意的还是刚刚获得的国家奖学金。“这是一次有分量的肯定。”
脚踏实地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廖学琴告诉自己,要在学习方面做好“领头羊”,更要在团学工作中站在前列。
在筹备2021年运动会系部方队展演时,廖学琴虽早有构思,但既要点题建党100周年和校庆30周年,又要展现系部特色,如何兼顾好这三者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策划稿不尽人意,经费物资匮乏,人员广、时间长、排练难度大,接踵而至的一系列问题让廖学琴犯了愁,短暂焦虑后,廖学琴决定用创意制胜,并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物资不够就旧物再利用,没有服装就借,资金有限就多个商家对比砍价,排练时间冲突就重新调整......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可廖学琴却也因为忙时常没有时间吃饭,甚至加班加点写策划、忙沟通。“值!”展演结束后,廖学琴捧着“一等奖”的奖牌泪光闪烁。
63场团学会议,35场志愿服务,58次活动组织与策划,80篇新闻宣传稿,这是廖学琴这三年参与各类团学工作的日常,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她为了实现梦想一步一脚印的付出和坚持。
其实,在众多团学实践经历中,最让廖学琴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一段短暂而又记忆深刻的支教之旅。
大一刚入校时,一则支教招聘信息吸引了廖学琴,她当即报名参加,“有好奇,有热爱。”廖学琴坦言,一方面想去体验支教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想着能离梦想更近一步。“同学们会很调皮吗?能接受只比他们年长几岁的我吗?”廖学琴既担心又期待,她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数地教给孩子们。纵使她在学习、生活上对学生如家人般照顾,但班上仍有一名学生严重扰乱课堂秩序。面对这种情况,廖学琴没有放任不管,而是更加关心该名学生,不仅多次找到他谈心谈话,还利用放学时间单独为他讲解课堂内容。渐渐地,该名学生逐渐自律,廖学琴为此开心不已,“这大概就是成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吧。”自此,她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初心。
廖学琴说:她希望自己在人生的赛道上不停地奔跑,才能追上期待的那个自己: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编辑:黄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