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道在笔墨——张立辰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 2022年11月07日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14435484.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15324164.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15514573.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16138922.jpeg

 

11月3日,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道在笔墨——张立辰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立辰艺术馆、北京紫苑书院协办。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16546127.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17156463.jpeg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邵大箴、郭怡孮、王镛、薛永年、唐勇力,中国文联党组原副书记覃志刚,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冰,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党委书记燕东升、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田黎明,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院长吴洪亮,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以及美术界专家学者、张立辰先生好友马振声、杨力舟、杜滋龄、王立平、肖桂云、王迎春等嘉宾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21195945.jpeg

 

“祝贺张立辰先生在85岁高龄举办展览,这对油画家来说是不可想象、很难完成的”,靳尚谊先生在致辞中讲到,写意和写实是两个不同的画种,从欧洲的历史来看,油画家过了60岁以后体力等方面开始衰退,而中国画家不一样,追求的东西是没有止境的,中国画讲究笔墨,画面非常简洁,几分钟十几分钟,国画家就能完成一张作品,所以越是高龄画得越好。张立辰先生是上世纪60年代毕业的,水平很高,是当代花鸟画家中相当出色的一位画家,他对笔墨及书法的研究十分深入,其很多笔墨也是从书法里来的。本次展览内容十分丰富,是他几十年笔墨研究的一次较完整的呈现。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22163314.jpeg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张立辰先生在艺术学理的研究上走得很深,在艺术教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学习研究,重点研究了南方花鸟画体例的许多优长,特别是受到潘天寿先生的艺术理念和笔墨风格的启发与影响,后来他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担任中国画系主任,很好地弘扬了北方画坛,特别是中央美术学院以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等先生为代表的学术风范。

 

范迪安认为,对于中国画的人才培养,张立辰先生形成了三方面的教学经验。一是提倡“技道合一”的中国画功夫训练,引导学生既要研究古往今来的中国画笔墨技巧,更要把笔墨语言上升为对理想、对精神、对气象的表达。二是鲜明地提出了“笔墨结构”这个理念,也坚定地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个理念。三是张立辰先生特别注重花鸟画创作中的“神化”。他的笔墨语言达到水墨写意花鸟画新的时代高度。

 

“这次展览就是一个丰富的课堂。”范迪安谈到,张立辰先生的艺术成就让我们体验到中国传统绘画拥有的强大生命力,也看到当代艺术家在传统的现代转换和创新发展中投入力气拓开的新路。中国画艺术传统不仅是推动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力量,也是整个中国美术各领域要学习、借鉴、融合的重要资源。我们要进一步立足时代发展,弘扬写意精神,精研艺术语言,推动中国美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加阔步向前。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22380270.jpeg

 

“我结识张立辰在40年前,他已经崛起画坛,调来中央美院,我则留校工作不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在致辞中回忆到,“我从立辰的创作和教学中,看到了活的传统,加深了对传统的理解,获得了传统创造性转化的启示,所以我一直把他的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教益。”薛永年先生谈到,在创作上,张立辰沿着潘天寿先生“拉开中西距离”的路径,不断精研古法,注重鲜活感受,吸收时代新机,兼取他山之石,赋予了大写意花鸟画以淋漓奔放、高亢昂扬又饶有生趣的内在精神。在教学上,张立辰把培养传承写意精神的学子视为平生乐事,千方百计地把学生领进传统文脉的最深处,致力于阐明传统的精髓与持续发展的可能。在绘画思想上,张立辰对于中国画的传承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洞见,在开放的形势下,文明互鉴势所必行,融合与跨界不可避免,然而必须保持自主发展的张力,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52548428.jpeg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张立辰先生的花鸟画,显然已“妙得其真”,其精湛的笔墨技巧和精彩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一个从自然美到艺术美,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生命不断升华的动态过程。本次展览主题“道在笔墨”旨在“中国画之精要在笔墨之美”。张立辰先生提出的“笔墨结构”,正是中国画传统之旨归。写意精神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张立辰先生的作品充满了文化自信。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01239362.jpeg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冰在致辞中表示,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道在笔墨——张立辰艺术展”正当其时,正是助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生动实践。张立辰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他作为当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代表画家和深受广大学子拥戴的艺术教育家,从艺从教半个多世纪以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探究笔墨价值,继承出新,悉心传道授业解惑,薪火相续。张先生把全部心血都用到了中国画的研究、创作和教学上,硕果累累,令人敬佩。这次展览正是他研究、创作和教学硕果的系统集成,更是他在中国笔墨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集中展现。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559492075.jpeg

 

“我是一个农村苦孩子出身,从小到大,一直都有国家助学金以及地方政府的补助,才把学上下来,我特别要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张立辰先生在答谢词中与大家回溯了他的艺术成长之路,他谈到,“初中时受徐州当地著名画家李雪鸿先生启蒙,开启了自己的艺术探索。后来到了浙江美院,在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名师先生的教诲指导下,我走进了中国画的艺术大门。来到中央美院后,很多领导、老先生对我很关心,给予很多指导帮助和支持,使我能够比较单纯地静下来去画画,进一步学习、提升各方面的修养,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一点成绩。从小我的父母亲就叮嘱我,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觉得老人家虽文化不高,但很有心境,我也是按照父母的教诲,尽我所能去学习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好好地传承下去。”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17078676.jpeg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张立辰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17183184.jpeg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开幕式


张立辰,1939年生于江苏沛县,当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代表画家之一。他的写意作品既有真力弥满、气象博大一面,又备淡丽简净、别开一格,在传统品格和现代意识的交融中开拓出一种审美新境。同时,他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构建起一套符合中国画艺术规律和自身发展方向的系统且完整的中国画教学体系。

 

此次展览以“道在笔墨”为题,展出《天地歌》《香远》《家乡的风》《墨葡萄》《毛泽东诗意》《兰竹课徒稿》等170件(套)代表作品和课徒稿,以及30余件(套)实物文献。展览通过“文以明道”“画以体道”“谈艺论道”“立身行道”“授业弘道”五个部分,在系统梳理张立辰中国画创作、教学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立体呈现其独特而深醇的艺术旨趣,以及在中国笔墨精神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展览将展至11月9日。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17330820.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17419541.jpeg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17539574.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18025563.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618139147.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913128221.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913309968.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913381642.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913427327.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913474482.jpeg

/images/article/202211/202211071913525017.jpeg展览现场

 

相关推荐文章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