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研究生怎么做研究?听听导师怎么说
湖南大学 2023年11月13日

在追逐学术梦想的道路上
研究生导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学术的指导者
更是人生的启发者和引路人
研究生应该怎样做研究?
面对科研难题如何攻关?
如何更明智地规划自己的学术道路?
融媒体中心记者特约部分学科导师代表
听听导师怎么说——

 

/ 王耀南 /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0346771.png


做“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研究生从事科研,首先要开阔眼界,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认识到这是最好的时代,研究生在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要主动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团队协作,多下工厂,多深入一线,在实际应用中写出论文、做出成果。


其次要多做“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保持积极向上、好奇求知的科研状态,将自身兴趣与研究背景紧密结合,开拓创新,主动担当、主动研究、主动学习、主动作为。可以先学习实践一个科研课题,对这个课题有充分的了解以后,针对要去做的任务和目标,学习国内外好的文献,然后边读文献边开展科研实践。开始的时候做的不要太难,逐步来从简到中到难,逐步推进。第一篇论文做的东西要具体严实一点,哪怕简单一点,没有关系,锻炼和增加自信心尤为重要。


我经常教导学生写论文有三步曲,第一要把课题背景和需求、需解决的难点和系统研究清楚,系统硬件掌握清楚;第二要把解决问题的算法推导出来,编好软件程序;第三做出实验后,要即时写出论文来。

 

/ 刘渊 /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1244452.png

 

“多读文献、多思考、多行动”

 

多读文献,并且要坚持下去。如果每天能坚持读3篇文献,研究生结束时你将有上千篇文献的积累量,就会对这一领域了如指掌。

 

多思考,看完每一篇文献以后多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使用这种新方法、新模型?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我也看过之前的研究基础,我怎么之前没有想到?他们的想法还有什么不足?他们想法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他们的方法能否和我的研究方向相结合?带着这些问题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展开头脑风暴。

 

多行动。主动找合作者设计新的实验去证真、证伪,主动给通讯作者写邮件,主动去争取机会和文献作者当面交流,主动抓住每一个可能性来回答自己内心的疑惑。这样,研究生会作为一个点融入这个圈,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新想法,会最终乐在其中。


/ 彭绍亮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1586596.png

 

“做顶天立地的研究”

 

我鼓励研究生做顶天立地的研究,首先要打好基础。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例,研究生应该在基础课程上下苦功,在专业课程上下深功,努力培养自己在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等方面的理论水平、系统能力、架构能力、应用能力与解决方案能力。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效率越来越高,我鼓励我的研究生能都不断提升自己的系统编程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写好每一行代码开始,用软件来改变和重新定义这个世界。


其次,理论联合实际。在创新方面,同学们既要坚持每天阅读领域内最新的国际国内参考文献,不断学习,发现新技术和新问题。又要结合目前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走出去主动创新。我鼓励同学们走进工厂、走进企业、走进医院、走出校园、甚至走出国门,多去深入理解当今国际社会上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既能在理论模型和科学技术上有创新,又能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学以致用。因为研究只有世界第一,没有世界第二。


当然,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有时候发现一个新的问题比找出一个解决方案更可贵,同时创新成果的产出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愿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顶天立地的研究。



/ 罗宗宇 /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2308971.png

 

“保持研究者的定力”

 

研究生的身份要义在于“研究”二字。因此,科研能力的提高,是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所在。而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首先是要指导学生选好科研题目。要瞄准学科前沿选题,要在已有研究的停止处选题,践行如冯友兰所言的“接着讲”,还可以依托导师的高水平课题来选题,通过导师的课题找到有价值的新问题。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学术研究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活动,创新实践以创新意识和思维为基础。创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要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于无疑之处有疑,敢于质疑善于发问,做到“疑误定要力争”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果真如此,则科研创新能力定会提升。


再次是要保持学术定力。学术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管在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研究者的定力。古人云读书有“板凳坐得十年冷”一说,人文基础学科的研究生确实要有坐得“冷板凳”的精神,认准了选题,不心浮气躁,以有计划的时间管理和勤奋耐心,查读文献,处理资料,开挖一口自己的深井,“日知其所亡”,终能积跬步以致千里,获得创造性提升。

 

/ 冯凯/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2546744.png


“有方向、有目标、有恒心”

 

研究生三年时光,稍纵即逝。除去第一年的课程学习和最后一年的求职,真正能够全身心投入科研的时间确实很短。如何迅速地融入团队工作,找准自己的科研着眼点,做出有展示度的创新工作是每一个研究生面临的问题。

 

我的建议,一是积极和导师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及短板,有利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具体研究方向给出比较合理的建议;二是确定好具体研究方向后,要尽可能全面了解本团队在该方向上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你开展后期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三是明确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然后有信心、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这个信心非常重要,它是支持你翻山越岭,解决科研路上一个个难题的重要保障。有方向、有目标、有信心,再加上一点坚持,相信每个研究生都会做出不错的研究成果来。



/ 陈仁仁 /

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3187466.png

 

深入研读传统经典,增强问题意识


围绕研究生做中国哲学专业方向的研究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深入研读传统经典。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是由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和阐发而形成的。所以,一定要有经典研读的自觉意识。至少要深入研读一部,或者一部经典的一部分,以便具体了解和体会传统思想展开的方式。


第二,熟悉中西哲学史。通读几种中西哲学史教材,并且经常翻读、复习,以便建构起中西哲学史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以中西哲学史的视野去发现我们所思考的哲学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增强问题意识。不论是阅读文献,还是自己写作,都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对研究主题的思考就无法深入。


第四,了解研究和写作的程序。确定研究主题后,广泛搜集文献,制作文献目录,然后迅速判断和区分需要精读和泛读的文献。做好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为文献综述和写作时引证作准备。


第五,遵守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学术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学术表达和学术积累,要充分理解和利用,而不是为了规范而规范。



/ 肖皓 /

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3476513.png


培养“交叉-辩证-系统”的经济学思维

 

研究生要始终保持家国情怀,在加强理论学习、做好社会实践的同时,善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研途漫漫,同学们可通过参与“五位一体”的科研训练,即写好1篇学术论文,参与1个科研项目,开展1次社会调研,参与1次学术会议,参加1次学科竞赛,全面提升自己认知学术前沿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做研究的具体过程中,同学们需要深刻理解并把握好“search”和“research”的本质区别。在踏入研途之初,可通过“多听、多读、多想、多写”提高对经济学研究的感知能力并培养信息检索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不断地搜索(即“search”),提炼关键科学问题,搭建知识体系和分析框架,进而开展系统研究(即“research”)。


与此同时,要深刻领悟“经济+”的概念,在科研的过程中不能就经济谈经济,还要结合政治、人文等,以此培养“交叉-辩证-系统”的经济学思维。此外,要树立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在团队内发挥好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 喻玲 /

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images/article/202311/202311131134142541.jpg

 

勇于突破舒适区


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明确自己的能力目标,积极主动与导师充分有效交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建立在师生相互深入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


养成阅读的习惯,找到有价值的问题。知识的积累非一朝一夕,视角的开阔非一蹴而就,合理安排时间,精读学科经典文献,跟踪学科前沿,定期了解跨学科研究动态,高度关注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国家重大政策和实践问题,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研究。


勇于突破舒适区,保持写作的惯性。感受独立探索的挑战与乐趣,激发学术研究的内驱力,点燃“心中的火焰”;随时记录灵感,找到自己的创作生物钟,规律性写作。 


把时间分给运动,培养科研外的爱好。运动既是身心的放松,也是意志的磨练;认真体验生活的美好,良好的心态会事半功倍。

 

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

导师的谆谆教诲总在指引方向

有关于科研的疑惑和问题

都可以向导师提出

也可以在留言区@导师

我们将联系相关导师回答

愿每一位研究生

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实现自己的抱负

为社会和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来源丨融媒体中心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法学院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岳麓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实习编辑 | 袁小倩

责编丨余楚倩

相关推荐文章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