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日前在上海闭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大势、时代所需、师生所求。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高校课堂,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渐丰富,也为老师和同学们创设了多元多维的教学和学习场景,一起来看一看——
在西南交通大学智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同学们沉浸在全场景的虚拟空间,在人机交互中了解爆燃灾害发生的过程;驾驶仿真模拟器,分析从非疲劳到疲劳状态的驾驶警觉度演变规律;利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自动化仓库设计,虚拟现实、全息影像、数字孪生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引入,解决了学生做不了、做不上、做不起的复杂实验实践难题,也让同学们的学习体验更加生动直观。
西南交通大学学生 朱煜:整体的感受就是比较新颖,更加便捷,在电脑上操作,调哪些参数,然后马上就能反映出实验的现象。我们印象会很深刻,学习的东西会更多。
教育数字化打通时空壁垒,同学们不再受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可以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在大连理工大学,同学们正在练习强电模拟实验操作,现实中,这类实验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引发危险,通过VR虚拟操作,同学们能反复练习;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医学生们正利用数字化建模技术,模拟设计患者肿瘤的切除方案,立体呈现、无创操作,让同学们有了大胆实践的机会。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生 花语菲:数字化重建,对肿瘤我们从哪里切除,进行一个精确的设计,我们切完之后我们也知道缺损多少,通过提前的设计,能够指导我们的手术。
如今,教育数字化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全面革新,也带动了资源的开放共享。据统计,目前,中国慕课已上线超过7.68万门,不仅服务了国内12.77亿人次的学习,还通过“慕课出海”行动,开设了341门次全球融合式课程,全球学习者近2540万人次。
以数字化转型提升高校管理效能
数字化赋能,不仅给高校实验课的“教”与“学”带来了变化,不少高校也在探索教学管理、校园服务、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与实践。
这个寒假,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的老师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今年的招生工作。依托学校从2021年开始建设的“招生宣传时空智慧在线平台”,工作人员对平台集纳的往年录取实况、志愿热度、招生历年对比等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招生策略的智能化和精准度水平。
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 邹滨:特别是我们的这个志愿热度分析板块,结合历年的数据分析,对于未来的招生的指标的安排等等,其实有很大的指引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于我们招生宣传工作做提前的部署以及科学的决策。
不仅服务于招生计划制定、学生管理、教育质量监测等,信息化与学校各项管理的深度融合,也为师生带来更多便利。
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整合了教学、科研、信息等领域流程业务,形成了32类电子证明文件。如今,在学校各校区的自助机上,学生都可随时打印在读证明、中英文成绩单、资助证明等。
中南大学学生 郑慧君:今天我是过来打印我的在读证明的,前后总共的时间只要一两分钟,之前我们需要去找老师签字盖章,这个流程就比较烦琐,但是现在我们的各个校区都普及了这样的数字化的机器,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的便捷的。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周末,甚至说是寒暑假都可以随时过来打印。
除了“网上办”,学校还搭建了移动校园平台,实现服务事项“掌上办、移动办”。
中南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副主任 吕绍斌: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我们让数字技术与学校教育改革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让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改革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探索“云支教”赋能乡村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不少高校也在探索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云支教”服务新模式,通过支教常态化,不断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学校,搭建高校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载体。
胡琼月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云端另一边听课的是云南省金平县金水河国门小学学生黄云徽。在去年暑期边疆支教实践中,胡琼月就曾经是黄云徽的老师。今年寒假刚开始,陕西师范大学组织开展的“红烛苗圃云上支教”活动启动后,胡琼月第一时间报了名,与暑期支教不同,这次支教是在学校牵头研发的“红烛苗圃智慧学堂”线上平台上。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胡琼月:方便快捷。教师和学生双方进入课堂,也能够实现传统课堂中像板书、批注,然后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等一些功能。
作为教育部首批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项目高校,通过云端支教,陕西师范大学已先后服务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8所乡村学校的3500余名学生,实现了跨区域、即时交互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陕西师范大学“红烛苗圃智慧教育学堂”项目工作人员 朱宏伟: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支教老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一和多对多,多种模式进行课堂授课。不仅可以实现课件的分享,还可以进行视频、画面的共享,也可以通过一些问答题、随堂小测验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互动,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今,运用数字技术,“云支教”课堂已在一些地区学校成为新常态。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第二小学,每周四下午都有一节“云课堂”。针对学生们的不同兴趣爱好,当地教育部门还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老师、专家组成“云支教”教师团,定期做客“云课堂”,为学生们带来国学、美术鉴赏、书法等兴趣互动课程,同时为当地学校的老师们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目前“云课堂”已经覆盖全县90个乡镇小学及11所乡镇中学。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第二小学总务主任 韦颖:云支教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我们的学生在云课堂上获得更多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字 | 总台央视记者 高晨源 许浒 李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