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涟涟泪水铸冰心 一支桃李南疆绽
山东省教育厅 2024年02月23日

从山东泰安,到新疆喀什;从泰山学院,到岳普湖县第一小学。4374公里的距离,东西跨越近半个中国。天山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塔克拉玛干沙漠旁,这里的太阳比东八区晚两小时升起,这里人烟稀少,交通没那么拥挤,这里的雨点刚刚落地,便蒸腾成水汽,氤氲起过去半年里的点滴回忆。

在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一小学,传来孩子们的阵阵哭声,孩子们锁上教室的门,抱着老师哭着说“老师,别走!”结束支教,来自山东省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生封雅萱,也不禁泪水涟涟。

从2023年9月到2024年1月,支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封雅萱和孩子们是师生、也是朋友,在离开的当天,她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各自的离别礼物和明信片。其中一张明信片上这样写道:“如果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那么我从可爱的你们身上得到的或许比我教给你们的更多。”

 

辛苦却幸运

风光旖旎、气候独特、民众热情、文化多元、民族团结…这是首次踏入新疆土地的支教实习生封雅萱对这片土地的第一印象。但谈及这半年来支教的最大感受,封雅萱总是笑着回道:“辛苦却幸运。”

/images/article/202402/202402221033446794.jpg

初到新疆,封雅萱和其他支教实习生一样经受着时差、气候、饮食、突发疾病、思乡、地震等诸多方面的考验,好在她秉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在支教期间,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师资源缺口大,每一位支教老师都承担着多班级、多学科(跨专业)的超额教学任务。早晨摸黑九点到达学校,晚上八点多护送完学生放学后下班,碰到考试日,阅卷可能就要阅到凌晨。看班,督促学生打扫卫生,批改作业,上课,备课,指导午练字,课后辅导,写班会材料等工作交替进行,时不时还要帮学校做一些零碎的工作,帮个别老师代课批作业,一天连上八节课成为了支教生活的常态。

封雅萱主要担任四年级八班的副班主任,三年级四个班的英语老师,代过语文、数学、体育、科学、美术等学科的课程,周课时最多可达到三十节,除了工作强度极高之外,支教工作中最大的难题还在于学生的基础普遍都很差,大多数学生连最基础的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和压力。为了让学生们尽快熟记英文字母,封雅萱上课时提前画好四线格做板书,让学生们准确定位进行摹写。

让每一个学生真学懂真弄通,这是封雅萱对自己教学的要求。早读前、课间、午休时、放学后、假期里......封雅萱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有前来背诵默写英文字母的学生,甚至有时还会排成长队。在完成白天的教学工作后,为了上好第二天的课程,她又常常需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听起来可能很夸张,但一开始支教的时候我真的每晚都要加班三四个小时来备第二天的课。我特别担心因为自己没有教学经验而耽误学生们,对他们来说,三年级在人生中就只有一次,所以在上课前我一定得认认真真地把第二天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知识点都练熟了,才能安心地睡下。”

在封雅萱的努力下,所有学生都熟记了26个英文字母,并开始学习单词,练习读句,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被专门邀请到其他班级示范领读单词句子。

 

住着星星的眼睛

“我要像一滴水一样融入到援疆的涓涓细流,去滋润这里每一片美丽的疆土,去读懂每一双住着星星的眼睛,去温暖每一颗朴实真挚的爱心。”封雅萱在自己的备课本扉页写着那么一段话。

初到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一小学,封雅萱在忐忑与兴奋的情绪中辗转难眠,脑海中一遍一遍地演练着第一节课要说的话,要配的动作。

“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下边一个个小小的身影,好像当年的我,他们的眼睛很亮,里面像是住着星星,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是我人生中上的第一堂课,紧张感袭来,但当我看到底下孩子们那一双双又大又亮的眼睛时,我瞬间又充满了力量。”封雅萱回忆起初次上课的情境时,对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却是情有独钟。

一次,在三年级六班上英语课时,封雅萱发现一个小男孩连着两次上课没带课本,便提醒他下次上课一定要带好课本。小男孩低着头不说话,他的同桌帮他说明了缘由:原来小男孩的课本用的是好几年以前的旧书,都被别人撕烂了,他不好意思拿出来。封雅萱当即就把自己手里的课本放在了那个男孩的桌上,并耐心地说道:“用老师的课本,一定要认真听课,好好跟着读单词!”下课后,那个小男孩要将课本归还给老师,封雅萱笑着跟他说不用了,并鼓励他好好学单词,争取在期末考得好成绩。至此,在课堂上,封雅萱发现那个小男孩读单词时读得最卖力,也最标准,那双闪亮的大眼睛住着耀眼的星星,投射出的是自信好学的光。

烛光千里耀云岭,师生情谊暖心扉。12月里的南疆异常寒冷,在学校大操场刚宣讲完毕的封雅萱返回到自己所带的班级里,班里的两个小女孩一下子握住了她的手,哈着气慢慢揉搓着,嘴里还念叨着:“老师,您的手好冰啊,我俩给您暖暖。”这一刻,封雅萱望着她俩水汪汪的大眼睛,内心是温暖又欣喜,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

 

青春筑梦耀边疆

从课堂教学的悉心务实,到课外一起采风做游戏,再到平日里无微不至的关心,支教这半年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让封雅萱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成为孩子们愿意托付信赖和诉说梦想的好伙伴,从而成为帮助孩子们做出改变的风向标。

有花开就一定有花落,告别是为了更好地相遇,在新疆支教,对封雅萱来说,是一次短暂而深刻的心灵之旅。而所有美好的经历都在最后汇成了一句“说不出的再见”,凝固在了封雅萱提起离别时忍不住的泪水之中,烙印在了她为孩子们准备的合影照片和明信片之上。

“支教,如同岳普湖上那一片片芦苇,虽柔弱却坚韧。支教也像一杯泡熟的清茶,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回味无穷.....我深信,岳普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耀的星,只需用心呵护,就能在辽阔的南疆大地上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愿这段美好的梦永远留驻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永远永远!”封雅萱最后深情地说道。

“岳普湖里孺子望,传道授业情意长。泰院学子报国疆,小舟亦能作远航。”自2018年以来,泰山学院积极响应号召、支援祖国边陲,累计选派8批共638名学生和18名指导教师远赴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开展实习支教和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他们履行教师职责、传授科学知识、传递核心价值、增进民族交流、用实际行动为边疆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赢得了受援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同时,我校20余名优秀毕业生先后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工作,他们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扎实出色的工作业绩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挥洒汗水展芳华,为实现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展现了泰山学院优秀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的良好风采。

/images/article/202402/202402221033536464.jpg

 

通讯作者:王磊斌 李昊军

山东省泰山学院党委宣传部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