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构建“六位一体” “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
陕西省教育厅 2024年03月16日

近年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日常思政相结合,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更新实践育人理念,搭建协同合作的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大师资队伍,建设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

/images/article/202403/202403162244345870.png

 

——加强教学理论研讨,更新实践育人理念。学校党委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架构,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深对思政实践育人的认识,提高思政实践育人工作的地位,在教育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让大学生通过亲历实践的体验改造和实践主体的思维与认知优化,将间接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学校重点开展“西迁精神”、“工匠精神”“道钉精神”等专题教育,确立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协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的实践育人理念,形成“三全育人”合力。

 

——统筹协调多元主体,搭建协同合作的教学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校党委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团委、教务处、质评处等部门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大思政课”的调研座谈,进行专项督查,围绕“大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齐抓共管,解决“大思政课”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学校把“大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思政工作整体方案,建立和推行“大思政课”建设的相关制度,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制度、机制保障。三是加强资源保障。对“大思政课”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力度,近一年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给予“大思政课”建设充足的经费支持,协调资源,建立一大批“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大思政课”图书室、会议室,切实保障建设所需的图书资料、影音资料、教学设备和物理空间。

 

——坚持内外相结合,建设专兼结合的“大师资”队伍。

/images/article/202403/202403162245250800.png

/images/article/202403/202403162246309136.png

一是发挥专职教师的“主力军”作用。严格把关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与业务能力,在配齐专职思政教师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岗位津贴,深入推进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确保专职教师队伍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二是发挥兼职教师“协同军”的育人作用。在党建体系、学术研究与教学体系、评估督导体系与后勤服务当中不断发挥政治引导、价值塑造的功能。校领导、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带头做讲座,同时聘请校外名家大师、劳动模范、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能手等通过“渼陂大讲堂”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大思政课”育人效果。此外,在实践活动方面,通过主题党日、主题班会、拓展训练、红色基地研学活动、主题教育竞赛等多样化的方式做好学生思政工作。

 

——挖掘红色思政资源,打造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一是建立丰富的“大思政课”课程内容资源库。利用“四史”、“铁路史”、校史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红色资源中的典型事例和感人故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铁路的重要论述、交通强国的伟大实践等全面融入教学内容,开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过硬本领的“五有西交院人”教育。二是建立立体化的“大思政课”教材体系。汇编《红色铁路文化参考资料集》等选择性必修思政课教辅资料及教学案例集、铁路人物故事丛书等铁路特色的思政课教辅资料;建立并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数字化资源库,提升“云资源”建设品质。三是拓展“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用好全国高校“互联网+思政教学”平台——易班,用好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及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推出“一流课程”、“一师一优课”建设工程,用好教育部办公厅等八部门公布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持续完善西安—照金—宝鸡—汉中—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群,建好学校红色文化主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images/article/202403/202403162247302689.png

/images/article/202403/202403162248116608.png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在理论教学方面,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大思政课”教学机制。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依托陕西省内红色文化资源和我校轨道交通类专业特色,加强课程群建设,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在六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学、中国铁路文化等设定选修课程模块。在实践教学方面,开展系列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实训活动与日常实践活动协调同行,拓展实践教学的场域。通过走进革命场馆、博物馆、乡村田野、生产车间、运动场,让学生在现场参观、调查研究、云直播、AR/VR互动体验、虚拟仿真课堂等过程中感悟和学习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大思政课”涉及的教学形式、方法、主体、对象,构建以学生认同感、获得感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针对理论、“理论+实践”的教学形式、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特点,设定评价标准;针对不同课程的授课特点,设立分层评价标准。二是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针对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校企融合等多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多类型教学形式等情况,面向社会,引入家长、媒体等评价力量,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同行、学生参与的多元评教主体,建立以“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职业适应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专业厚度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三是开展以能力为取向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通过增加口试、机试、作品展示、汇报演出等形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同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的不同,采用较灵活的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化考核,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