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人的青春是什么模样?在湖大,有多少个正值青春的学子,就有多少种灿烂的青春模样。“青春派”人物专栏,今日和你一起了解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研究生苟凌云的故事。
来自巴蜀的川娃子
儿时亲眼目睹了山体滑坡的灾后现场
对地质灾害感触颇深
他于7年前考入湖南大学
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土木工程学院
如今手握海外三所名校offer
他从未改变初心
继续在岩土领域“深耕”
学以致用
是2024届毕业生苟凌云最大的学习目的
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研究生苟凌云。
01「深耕“岩土”,为了学以致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是苟凌云的家乡——四川省广元市的真实写照。
广元市身处山地到盆地的过渡地带,雨水旺盛时极易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破坏很大。儿时的苟凌云曾亲眼目睹灾后现场,对家乡深受地质灾害的情况感触颇深。
因此,“解决地质灾害”成为他选专业时的优先考量,土木工程学院里的岩土工程这一专业,正是针对性解决和预防这一自然灾害的研究领域,苟凌云毫不犹豫地奔赴自己的心之所向。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苟凌云不仅勤奋,而且还有一套独到的方法。在他看来,一味追求课程考试成绩未必可取,学习每门课程的学科思想,领悟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最终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更重要。
优异的专业成绩让苟凌云顺利取得了保研的资格,他选择留在本校,研究多孔介质或多孔材料的力学行为。而这正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深海深地深空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的理论基石。
“这完全是我想学的专业!”苟凌云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初心。
苟凌云在自习室。
02「“即使是小小的贡献,我也特别有成就感”」
大四时,苟凌云就加入了土木工程学院张超教授的课题组,成为陈仁朋教授领衔的地下空间开发先进技术研究中心的一员。
苟凌云的研究方向偏向于理论推导,需要研究者走在科技前沿,大胆提问,认真推敲。在对非饱和土的研究中,苟凌云调研发现孔隙吸附水的黏度、密度均大于自由水,并通过分子模拟复现了这一结果,这表明非饱和土中靠近土颗粒区域孔隙水压为正压,与经典非饱和土理论中的“均匀负孔隙水压”相违背。
张超老师建议他通过更加基础的热力学理论来解决这一理论问题。因此,他自学了热力学相关知识,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摸索,终于通过热力学理论推导建立了广义水势热力学方程,调和了经典理论与试验、模拟结果之间的矛盾。这一结论最终在水文学顶刊发表。
“即使只是小小的贡献,我也收获了大大的成就感。”发自内心的兴趣与愉悦最终化为了强大的驱动力,推动苟凌云在科研领域不断前行。
苟凌云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做实验。
在科研之外,苟凌云还喜欢阅读,哲学类著作尤其令他欣喜。《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罗素论幸福》等书都是他常读常新的书。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哲学书籍能够进一步帮助他训练逻辑思维,强化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辩能力。
苟凌云在第九届全国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一排右二)
03「“不止我一个,同门人手一个offer”」
怀着对先进专业技术的孜孜以求,苟凌云准备出国深造,继续深耕专业知识。硕士期间丰硕的研究成果,给了他申请海外名校博士的底气。
在一个课题组内,大家的具体研究方向虽然都有差异,但都会积极讨论、互相帮助,从不吝于分享。机房是苟凌云与师兄弟们“头脑风暴”的好地方,在这里,他们常常围绕一个学术问题讨论许久,“许多新的idea正是从这些讨论中产生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同门之间齐心协力,课题组对苟凌云而言永远是温暖可靠的大后方。
苟凌云在做Drying cake试验。
目前,苟凌云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克拉伦登全额奖学金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全额奖学金。课题组其他三位同学也均拿到了海外知名高校的全奖offer。
谈及毕业之后的理想,苟凌云坚定地说:“我要回到祖国,投身于科研工作。”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他希望未来做出更多科研成果,为家乡、也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丨融媒体中心记者团 土木工程学院
学生记者丨钟雅洁
图片丨受访者供图
编辑丨徐凯悦&袁小倩
责编丨余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