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深化“行走的班会”实践 构建特色育人新范式
河南省教育厅 2025年05月21日

  近年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积极践行学校“立足龙子湖,拥抱智慧岛,服务大中原”育人理念,突出“文旅+”专业特色,以“行走的班会”系列活动为重要抓手,深度融合党建教育、专业实践与思政育人,着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育人新范式,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筑牢协同育人根基

 

  学院将“行走的班会”活动纳入思政教育整体规划,作为推进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和育人重要举措,以行走实践为纽带,将党建教育融入郑州本土文化场景,分层分类开展系列活动,确保思政教育的正确方向。在红色文化线活动中,学院党总支书记带队,在郑州二七纪念塔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行走的党史课”,结合郑州工人运动史讲授情景式微党课,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人物,重现“二七大罢工”片段。同时,学院还开展红色剧本杀、党建+文创设计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党史认同感,培养文化传播能力,深刻领悟红色精神内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切实落实党建引领育人的理念。

 

  产教融合,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突出“文旅+”专业特色,学院深度融合郑州在地文化资源,在“行走的班会”活动的文旅产业线和乡村振兴线中充分发挥专业赋能作用,落实产教融合育人要求。在文旅产业线,组织学生走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刺绣博物馆等场所,开展文博策展人体验、文旅职场模拟、非遗活化工作坊等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手工制作展品、策划微型展览、模拟景区突发事件处理等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与职场应变能力,还强化了传统文化创新转化意识,打通了“课堂-产业-社会”的能力培养链。在乡村振兴线,学院学生奔赴中牟草莓小镇、韩寺镇唐庄村等地,开展助农直播挑战赛、乡村文旅调研、党建结对共建等活动,学生为农产品设计文旅IP并进行直播推广,调研乡村文旅发展模式并撰写建议书,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创业思维,锻炼了数据分析与团队协作能力,切实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实现了育人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践行党委协同育人理念。

 

  创新机制,激发协同育人活力

 

  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创新机制的要求,建立“双导师制”为“行走的班会”系列活动注入活力,每场活动由1名学院导师与1名行业专家联合指导,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指导。如将优秀文创作品入驻学校“文旅创客空间”销售,把助农直播数据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学分,推行“行走日记”计划,鼓励学生通过短视频、手账记录成长,评选“最佳文旅传播官”,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达与总结反思能力。通过制作《行走的班会》系列vlog在公众号、视频号传播,后期还将逐步推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论坛等宣传与延伸举措,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学校育人品牌知名度,助力郑州“文旅强市”战略实施,落实创新育人机制的理念。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通过深化“行走的班会”实践,打造了“行走中原,文旅赋能成长”的思政教育品牌,实现了党建与育人的双向赋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将持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关注学生成长细节,以高质量的党建和思政工作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努力。

 

(供稿: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