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迎辉奋进
创新实践,相得益彰
如破晓之晨光,怀热忱探寻前路
似新发之春芽,蓄力量破土而出
他就是
第十届“校长奖章”获得者
东北大学第二十届创新创业自强之星标兵
冶金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022级本科生张涵智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
“进入大学前几个月,我还保留着高中的学习习惯,只关注自己的课业任务,别的事情一概不关心。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大学有很多事情和学习一样重要,需要我们去尝试。”在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过程中,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科研竞赛……每个领域他都浅尝辄止,缺乏明确的目标。
经过一段混乱忙碌的时光后,张涵智定下第一个目标,从学习抓起,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提前两个星期就制定好复习计划,明确规划每天要在课本上学习多少内容、做多少习题,再对知识上的重难点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去复习。”在学期内,他严格遵守计划,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张涵智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该学年的国家奖学金。
科创比赛的征程总是与时间角力。在备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180多个昼夜,张涵智几乎从未好好地睡过一觉,他将每一天都切割成精密的时间单元,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每天高强度的钻研和学习让他焦虑失眠,因此他经常到河边散心,在大自然中沉静自我,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他以不服输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每天的研究任务,最终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家级铜奖。
在整个科创竞赛的历程中,张涵智认为最大的瓶颈就在于完成一个项目后,如何能够更顺利地获取可行的灵感来确定下一个项目的研究方向。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选择在加强与指导老师沟通的同时进行大量论文的阅读,以此来保证整体研究的大方向不发生偏差。 “我们唯有不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微之处保持敏锐的精神状态去捕捉每一个瞬间的灵感,勤于向老师虚心请教,才可以将项目的开端准备完善。”张涵智说,指导老师帮助我们明确目标、规范研究上的偏差,并指导团队进一步开展项目。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2024年8月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上,张涵智代表团队完成作品最后的答辩。他以缜密的逻辑将“溪水绿能——基于水光互补技术的微型溪流发电机”这一项目展现给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的评委们,团队创新性与完善程度都极高的作品荣获国家级二等奖。“获得全场掌声的那一刻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我终于用自己的努力为东北大学赢得了荣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自豪感也让张涵智更加坚定了未来在科创道路上前行的决心。
对未知领域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及对科学真理的坚定信仰,让张涵智深刻地理解到科创的价值:“每解决一个行动中的难题都会让我更加兴奋,我想以自己的努力为冶金双创的发展作出贡献,吸引更多冶金学子加入到双创的洪流之中;同样,这样一份热爱和责任,也是支撑我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
张涵智对创新和实践的浓厚兴趣,为他后来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检验标准。思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生命力,脱离实践的理论如同无源之水,终将失去指导意义。”张涵智深以为然。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张涵智带领团队深入农村,调研智慧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电力需求问题。随着智慧农业的推进,农田灌溉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往往不足,且铺设电网的成本高昂。“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标准农田,还是非标准农田,均存在大量微水头资源亟待开发,经过商议和决策,我们认为农田微水头发电市场大有可为。”张涵智说。然而,现有水力发电技术对水头要求较高、截流拦坝成本大,带来的地质灾害、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忽视,为解决这些难题,团队分别从硬件路线与软件路线出发,创造性地开发了一款基于水光互补技术的微型溪流发电机。此外,这种发电机还能够基于深度学习智能算法体系,搭配云边协同物联网平台,构建智慧农业用电情景,实现农田电器电量的按需分配与自主管控,为促进我国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方案。
如何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是张涵智实践经历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他在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产业命题赛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我之前参加的实习实践大部分都是认知性的,跟企业工程师一起完成项目还是头一回。”在揭榜华维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发布的“农业固废减污降碳资源化综合利用”命题之后,团队依托实验室首创“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的基础上,与命题企业合作研发极速腐熟超嗜热菌培育技术。“我们不断跟企业技术员们沟通和学习,理解到企业的需求可能跟我们会有一定的偏差,重点是要做出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所以我们坚持了两周多的时间在实验场地起早贪黑,最终才达到这个要求。”张涵智感慨。在张涵智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达到了命题企业的需求,相应的实践成果也为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张涵智表示。对他个人而言,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还锻炼了他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使他更加成熟、自信。他认为,大学生应通过选择与专业相关或兴趣相符的社会实践项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需求,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青春肆意飞扬,热爱经久不息
如今,他会继续“创新”
乘长风,破万里浪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