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专家解读 | 韩勇:筑牢学校体育安全防线 护航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实施
教育部 2025年11月21日

/images/article/202511/202511080845374136.jpg

 

教育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的《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全面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意见》在明确“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等刚性要求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活动风险防控与保障机制,体现了促进体育活动开展与加强安全保障并重的科学治理思路。准确理解和落实《意见》精神,需要把握其核心要义:必须始终坚持体育育人不可替代的价值导向,决不能因潜在风险而束缚手脚、削弱体育工作;同时要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设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为学校放心开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育人本位,树立科学的风险观。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以其参与广泛、身心并育、形式多样、适度对抗等特点,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应当认识到,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中存在一定的意外伤害风险是客观现实。相比之下,长期静态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近视、心理脆弱等隐性健康危害,其普遍性和严重性远高于在科学指导下的体育运动可能产生的显性风险。《意见》的出台,旨在破除制约学生体质健康的体制机制障碍,其根本导向是推动学校体育更加广泛、深入、生动地开展。文件蕴含的安全理念是积极的、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有效的防控体系来支撑和保障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而非限制或削弱体育工作。必须转变“为了不出事、宁可不活动”的保守观念,鼓励学校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创新组织各类体育活动。

 

夯实安全责任,明确关键环节要求。《意见》在安全层面的重要创新,在于着力实现提升体质与防控风险的动态平衡。在强调“以赛促教、以赛育人”、增加锻炼负荷的同时,同步强化安全保障要求,将安全管理提升到与教学实施同等重要的位置,是确保改革成效的关键。一是落实设施设备安全责任。学校必须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意见》明确提出将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纳入总体安排,配齐必要急救设施设备,明确了学校在硬件安全方面的管理责任,这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物质基础。二是强化教学组织安全管理。学校应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要求科学设计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重视体能练习,注重统整运动技能学练和比赛安排,加强科学运动指导与普及,确保运动安全与锻炼效果;在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教师应尽到及时的监督和保护义务,学校要完善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运动安全日常教育培训和体育比赛活动安全管理,将安全知识传授和规则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构建新型体育师资队伍、加强培养培训,提升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与风险预判能力。三是完善应急预案与处置机制。学校必须制定完善的体育伤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初步救治和妥善处理。《意见》要求优化应急处理机制,并强调健全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运动伤害综合防范和处理机制,明确了各方在事故处置中的职责,确保流程顺畅、责任明晰。这些要求与现行《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等规定紧密衔接,旨在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推动学校切实履行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

 

明晰责任边界,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意见》在强化学校主体责任的同时,政策也通过制度设计体现了对学校安全管理履职的合理界定,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为学校“松绑”。一是明确学校安全管理的履职导向。《意见》在强化学校主体责任的同时,对学校应聚焦履行的具体安全管理职责做出了清晰指引。文件所列举的“完善制度、加强教育、配齐设备、优化应急”等要求,明确了学校在体育安全工作中的核心履职范畴。政策的导向在于,学校应将安全管理资源与精力集中于履行上述必要且合理的举措,而非为追求绝对安全而束缚手脚。如果因担心无法预知的所有风险而取消对抗性项目、降低运动强度,便背离了通过体育活动育人的根本宗旨。因此,《意见》旨在推动形成这样的工作共识:当学校落实了文件规定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即可视为在职责范围内构建了坚实的安全防线。对于体育活动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固有风险,应建立更为理性的认识与处置机制,保障学校能够依法依规、充满信心地开展体育活动。二是构建多元保险保障体系。《意见》提出了务实有效的风险分散路径,即构建完善的保险保障体系。文件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支持地方立法,健全运动伤害防范和处理机制,完善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保险保障机制。这清晰地表明,政策导向是通过立法、管理和保险等多种工具,构建责任清晰、风险共担的现代化治理格局。保险机制不仅能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的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保障其权益,更能通过社会化方式分散学校面临的意外风险,从根本上缓解学校的后顾之忧,激发学校组织多样化、有挑战性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安全是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石,但不能因噎废食。《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安全管理逻辑,体现了权责明确、边界清晰、保障有力的现代治理理念。它既严格要求学校履行不容有失的安全主体责任,筑牢安全底线;也通过多元化保障机制,为学校营造敢于作为、勇于创新的政策环境。最终目标是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与保障学生安全健康的统一,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充满活力地发展。

 

作者 | 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韩勇

 

教育兴 则国家兴
教育兴 则国家兴
下载APP